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第62场经心读书会】75年前,日本后浪养成记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被“后浪”一词刷屏。在那篇被盛赞为“少年中国说现代版”的演讲稿中,有一句话“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格外能概括现下的年轻人。


不过你知道吗,当后浪还是一朵小浪花的时候,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多元包容的环境呢?生于1933年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给出了她的答案,并将其成长过程记录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在第62场经心读书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徐敏老师导读了这本书。后浪是如何养成的?现整理本场导读的精要内容,供大家一探究竟。



《窗边的小豆豆》出版于1981年,是日本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刊登了2个版面的书评。这部作品由51个真实的生活小故事组成,至今已经被翻译成33种文字出版。作者黑柳彻子也因此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的东京,小豆豆因为淘气,刚上一年级就被开除了。后来,小豆豆来到“巴学园”,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从校门到教室,从午餐到学习方式,还有老师和校长,都非常与众不同。


01


儿童视角:好学校还是破学校


小豆豆初到巴学园,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一排小树作围墙,校门是两棵带着绿叶的矮树,与被风吹歪了的校牌相映成趣。校园里停着六辆电车作为教室,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


每天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女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节课要学习的问题点写在黑板上。孩子们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开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开始新的自习过程。这其实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如果大家学习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到校外“散步”。散步时,老师会问问题,比如油菜为什么要开花呢?然后开始给大家讲雌蕊和雄蕊的知识。小豆豆心中从此种下了“自然就是我的老师”的信念。这个信念,是很多教育学家的理想。比如陶行知先生就曾说“生活即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与自然的对话,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热情。


巴学园还有一种独特的“旋律教育法”。这是一种游戏,老师弹奏音乐,孩子们一边听着老师弹出的旋律,一边随意在教室里走动,做出各种应和旋律的动作。这是因为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深感现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语言,担心这会使孩子用心灵去观赏自然、触发灵感等其他官能衰退。而旋律教育法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游戏的过程能锻炼孩子的肌肉,让他的身体各部分趋于协调。聆听和应和旋律,能唤起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潜移默化地让性格变得和谐而优美。


巴学园还推行“全纳教育”。这是一种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模式。小林校长通过许多巧妙而精心的设计,让每个身体有障碍的孩子悦纳自己,让健康的孩子学会接纳别人。这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同情心、同理心、关爱和协作意识。在巴学园的孩子们心中,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当外校的学生说巴学园是破学校时,小豆豆立刻现编一首儿歌来回击“巴学园,好学校!走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她的同学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


02


教师视角:无为而教的生成教育


小林校长所秉持的是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他曾经这样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有个性的人


这是一种“生成”的教育理念,将儿童视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老师和家长所做的都是为他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其最终发现自我、追寻自我。这与以“规训”为显著特征的现代教育不太一样。现代教育将儿童看作“未成熟”的人,用成人世界的标准要求儿童,这种教育只会将儿童引向规训顺从之路。



在书中,小林校长为我们展现了他如何把那些看起来有问题的孩子变成自信的、有责任感的、甚至是有成就的成年人。面对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他专门设计了有利于他表现的运动会项目,让高桥将缺陷转换为优势,赢得了各个项目的冠军,让他“感受到冠军的快乐”,并希望他在幼小的心灵里还没有因为身体不再长高而形成自卑感之前,“永远不要忘记夺取冠军的信心”。他还通过不穿泳衣来游泳,让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这让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消除了对身体的羞耻感。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小林校长设置了午饭时间的新节目:由一位同学为大家“说话”。有一个孩子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小林校长耐心细致地引导和鼓励他,最终说话的孩子学会了表达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袒露出来。而听同学说话的孩子,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别人,如何去鼓励别人。当孩子被鼓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谈论他所关心的任何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自己的感情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小林校长还会保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有一天孩子们听说新电车要来了,都非常好奇电车是怎么进来的,想要留下来一探究竟。在征求了家长的同意后,十来个孩子带着毛毯和睡衣夜宿礼堂,在晨光中见证了电车教室的光临。这列电车后来改造成了图书馆,每个孩子可以随意地借自己想看的书,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还回来就可以。在这里,孩子们读书是快乐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做到了“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


小林校长的这些措施不由得让人想起柳宗元笔下的人物:郭橐驼。郭橐驼的种树能力非常高超,无人能出其右。他的种树技巧只有一句话: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意思是树木本来有不断向上生长的欲望,所以你就让它长好了。而其他种树的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最后把树折腾得还没有长大就已经枯死了。小林校长所开启的顺应天性的教育,实际上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自我管理。



不过孩子的教育就和种树一样,树木需要修剪枝丫,孩子的坏习惯也需要纠正和引导。为了帮孩子们克服挑食的毛病,小林校长给孩子们提出了要求:在每天带来的午餐盒饭当中,都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它们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里的食物。万一碰到哪个孩子饭盒里没有山或海的味道,校长夫人就会给他补充煮山芋或鱼丸。这样不仅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孩子挑食的毛病,而且让孩子受到了一场生活教育,了解了食物和土地、大海之间的关系。


那么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呢?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而心理反叛最根本的是自主反叛,也就是当一个孩子觉得他的自主性受到威胁时发生的反叛。在巴学园中,小林校长采取了非常有效的策略,事先消弥了孩子们自主反叛的可能。比如有一次,孩子们要出去野营,小林校长就提前说好“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把自主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来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孩子会意识到他的责任,他会用他那个******的能力来控制他的行为,这就是巴学园当中为什么没有反叛的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会发现好的教育实际上不是在孩子犯错误以后去纠正他,而是提前预知孩子会犯什么错误,然后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干预,让它消失于无形。


在将要离开巴学园时,小豆豆和小林校长说“我长大以后,保证来这个学校给您当一名老师”。我想这句话对于所有的教育人来说都是******的赞美。在小林校长看来,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当中,要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塑造人的事业,塑造的过程是老师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用慧眼去发掘学生身上独一无二的特质,并且通过所有的努力,让学生最终成长为一棵大树。


03


母亲视角:守护与放飞


小豆豆的妈妈,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妈妈,她能够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对小豆豆的人生起了决定性作用。


小豆豆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被退学,老师倾诉了小豆豆的各种毛病,甚至说,如果“您家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学的话,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干扰”,所以小豆豆被退了学。这样的经历,我想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放下自己的自尊,先跟老师认错,但是小豆豆的妈妈没有这样做,她在心里默默想着,我的孩子就是这样,这种表现已经算好的了,孩子要是不活泼,那可就难办了。她担心小豆豆自卑,就把被退学的秘密一直保守到她成年。


小豆豆的妈妈非常具有同理心,在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她能蹲下来看问题。小豆豆有个非常独特的癖好,她非常喜欢成S形地去跨或者钻人家的篱笆。有一次小豆豆把一条新裙子挂破了,她非常担心,因为她知道妈妈非常喜欢这条裙子,她自己也很珍惜这条裙子,于是她回家以后,说“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会相信这句话。但是妈妈听了之后,想到的是小豆豆在表达“我很在意这件衣服,我不想把它弄破,我不想让妈妈生气!”这层意思。小豆豆之所以撒谎,是因为她对这件衣服和妈妈的爱。所以她简单地嗯了一声,就去拿针线来补这条裙子了。


庄子曾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当我们听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倾听,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充满问题的孩子,小豆豆的母亲首先做到的是接纳,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引导。


就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教育就是为了探索儿童的心灵,发现藏匿在他心灵深处某个角落里的神奇的铃档,然后小心谨慎地去触动这个铃档,从而使儿童内心所具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能显现出来。


徐敏老师最后总结道:三十年来我反复地读《窗边的小豆豆》,体会到教育其实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唤醒需要我们所有人: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孩子抱以更大的热情,抱以更多的期待。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发达的时代,但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们希望今天的后浪将来能成为民族的栋梁,那么请读读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吧,或许会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发。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