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第52场经心读书会】文明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衲衣


3月14日下午,经心读书会邀请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年教授导读《文明与野蛮》。钟老师从为何读、如何读、读什么等方面展开分享。

钟老师在分享中提及,此次疫情,一则为大多数人提供了静心读书的机会,二则促使大家思考文明是否有标准,如何用文化整体观来理解武汉封城,社会发展的快与慢等等问题,最后建议落脚到知行合一,如果每个个体都能有所反思,有所行动,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好。
 
本文根据钟老师分享整理,因篇幅有限,仅摘录部分精彩内容。
 

《文明与野蛮》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威脍炙人口的著作,译者吕叔湘先生称之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在书中,路威教授从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八十九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谓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这本书不只是有趣,还能让我们认识到:“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掺杂了许多渣滓,要时时提高警惕。
 

如何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卷读、掩卷思、思后行,读思行是这本书可以运用的基本读书方式。
 
第一,提倡正念读书法。正念(Mindfulness)原是佛教术语,后来成为心理学中的概念,正念简单来讲就是专注。近些年来,我们恐怕很难有专注的读书,但有很多急功近利的读书。疫情给我们提供了凝神静气慢慢读书的机会。
 
第二,提倡情境读书法。不同时空下读书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在目前的局势下,我提出用“三个结合”来读《文明与野蛮》:结合当前的疫情来读,结合中国的发展来读,结合人类的命运来读。



读什么


01.从“我们文明吗”到“文明与野蛮”

英文原书名为“我们文明吗?”(《Are We Civilized?---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译者吕叔湘先生担心沿用这个书名,会引起某些读者阿Q式的反应:“原来你们也不过如此,还是我们炎黄子孙比你高明!”,所以将书名改为“文明与野蛮”。
 
我认为吕先生这一做法,还可能有另外的影响和作用:

当我们问“我们文明吗”的时候,我们很可能认为文明是有标准的。我们会用固定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文明。“文明与野蛮”虽然没有问句更有冲击力,却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因为它超越了文明与野蛮的二分,提示我们连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都需要重新思考,都不是已经解决清楚的,都不见得有固定的标准,也不见得是泾渭分明的。
 
02.文化整体观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自有其重要性,都对整体有贡献,不可厚此薄彼。每一部分的变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如同人们熟悉的“短板理论”,任何一块短板的存在,都会决定水桶的整体水量。
 
武汉封城现在看来效果是明显的,但我们也不得不反思在封城的时候,对于整体的考虑远远不够,这造成了封城之初相当一段时间的手忙脚乱。大家公认疫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首先是人的生命和生活。除此之外,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经济损失,大量的文章都聚焦于经济损失。但我总以为,经济损失是有形的,是可以计算的,虽然巨大,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在短时间内弥补回来。但是另外的损失呢?例如政治的、国防的、外交的、文化的、社会的、科技的、教育的乃至医疗卫生的,甚至人们精神心理上的,这些损失更难计算,而且短时间难以弥补。而大国崛起、民族复兴肯定不只体现在经济的强大。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惯例,不用人群、地域甚至动物的名称来命名疫情,避免出现因“标签效应”而带来的歧视。试想这次疫情被称为“武汉肺炎”“中国肺炎”,后果如何?从小处讲,疫情爆发后,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的处境已很困难,未来每一个出国的中国人也可能被打上标签;从大处看,中国的大国形象如何挽回?
 
03.文化是件“百衲衣”
 
作者路威告诉我们,文明其实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衲衣,每个族群、每种文化都不要骄傲,以为自己才是创造文化的主人。
 
不过说时容易做时难,我们有时自尊自信,有时又自大或自卑。这次疫情中,国民的情绪和情感有许多摇摆。疫情刚爆发时,我们会认为许多举措太迟缓、太不当。有人说,还是别人的月亮圆,如果在国外就会如何如何。到了后期,各国的状况变得严重起来,这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个词:“抄作业”,这是在指点别国人民,我们已经做好作业了,你们难道不会抄吗?
 
这两种心态,都不是我们在对人类文化公平公正认识之后应该有的健康心理。
 
每当这时,我们也许都要回顾著名的中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十六个字。费先生说,我们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时候,应该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原则。我想,能做到这点,才称得上大国气度。
 
04.文化加速度
 
路威告诉我们,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文化的发展一直步履蹒跚,进程很慢。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革命中,人们驯化了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早期的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人类文明出现了加速度,得以迅猛发展。
 
近五百年来,伴随着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人类取得了足以傲视世界万物的成就。作为中国人,更能切身感受到近五十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因为看重经济,我们发展迅猛,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但又因为只看重经济,我们现在变成了跛足的巨人。
 
我们知道,速度越快,风险越高。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方面极其繁荣,一方面过于复杂,哪怕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大问题。有一个成语“大快人”,我把“心”字标红缩小,是想提醒大家,在“大快人”的状态下,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内心,忽略了思考的力量。现在疫情让整个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我们慢下来了。快与慢各自的优劣在哪里,需要我们思考和体会。

05.三大关系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人类有三个敌人,一是自然,二是他人,三是自我。由此引申出三大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这三大关系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都能找出对应的内容,我们要做的,是在当今时空下,就这三个问题给出更好的回答。

在应对这三大关系时,科学和文化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思考“度”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中庸智慧,还是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都是在提醒我们把握合适的度。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中国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在晚年自述中多次提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问一问,现在的世界好吗?当然应该很好。但可以更好吗,我们可以反思吗,可以改进吗?我相信还是有相当大的反思和改进空间。



分享与互动



钟老师的讲座很有启发,特别是对文明,对发展的反思。钟老师讲到快与慢、大与小,讲速度,讲极限,这让我想起了过去哲学家、人类学家们都提到的比慢精神,这启发我们警惕心灵的旁落,不能让心灵无处寄托。您说的开卷读、掩卷思、思后行也对我们启发很大。(以上为经心书院山长、著名儒家学者郭齐勇老师分享)
 
无视生命的官僚是否也是一种野蛮,我们的社会如何来抑制这种野蛮?
 
钟老师:这个问题很深刻,也不是太好回答。也许很重要的第一步,是能不能让官员来经心读书会,和我们一起读书。我相信其实很多官员都是读书人,但他们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读书。
 
由于近几十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我们常把许多事情都看成是技术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得承认,西方在专业化上比我们做得好,他们一直在强调专业和职业。但另一方面,只讲专业和职业,将管理理解为技术,理解为数据和量表,会忽略其他的东西,比如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关怀。这是我们要去转变的观念,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个别干部的事,我想可能是整体的转变。
    
我想最根本的,是“不忘初心”。能否真诚地面对老百姓,真诚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这大概才是我们根本的初心,这才叫文明,这才叫文化。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书中说:我们的饮食不是我们文化的产物,至少十之八九不是(P34)。请教钟教授怎么理解中国饮食文化这一问题,比如这次疫情的爆发与野味分不开。
 
钟老师:人类行为的来源,实际是生物的、自然的来源。吃与喝,在人类诞生之前便已存在。作者提到这一点,从根本性而言是生物进化的过程。我们今天各种各样关于饮食的具体规定,越来越多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这在中国文化里尤其突出。
 
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我们的祖先曾付出大量努力以身试毒,筛选出可以食用的东西。一万年前的新石器革命,让我们驯化了可以驯化的动植物,使之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吃野味,可能来自某种文化的诱惑,比如所谓的“吃野味会不会大补”。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汲取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甚至是教训,更要尊重前人的努力和牺牲。
 
文化如何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
 
钟老师:首先,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人类学社会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社会化”,或者称之为“文化濡化”,说的是每个人都不是纯粹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人和文化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或者说塑造了我们的个人价值。
 
但我们也知道,由于文化是交流的,不同的文化可能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影响着我们。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与这一文化现象有关。
 
同时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性,即每个人有自己创新的可能性。我想说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和自己的行动。我们要读、思、行,个人的行动是很弱小的,但是一旦行动起来,就会产生实际的结果,而且很可能会影响他人,哪怕只影响一个人,而这个人又去影响另外一个人,这样逐渐影响更多人。当然更重要的是,假如若干个个体都意识到这点,都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就有可能影响整个社会和世界,这是我所理解的文化对个人价值的影响。
 
总的来说,主要是处理好个人和文化的关系,个人既受到文化的影响,即“化人”,也需要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人化”。
 
如何正念读书?
 
钟老师:提正念读书,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基本想法,比如专注,比如觉察。
 
刚才郭老师也提到,走得太快,会让我们忽略很多事情,甚至出现心灵的沙漠化。正念强调自我觉察的能力,去感知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细微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
 
正念还强调活在当下,这要求我们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的事务。这与人类学是相通的。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件百衲衣,不要厚此薄彼。而正念非常强调我们不要带着先见尤其是偏见。

读一本书,见一个人,都不要先贴上标签,否则就会有基本的判断和判别,继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对对方的感知觉察。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