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9年11月: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樊星老师



11月17日下午,第49场经心读书会如期举行,一百余位读书人在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樊星老师的带领下,从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出发,探讨了何为“苏东坡精神”-“林语堂精神”以及为何要倡导这种精神。樊老师认为,热爱生活是苏东坡和林语堂共同拥有的特质,而从陶渊明(苏东坡将其引为知己)到苏东坡再到林语堂,传统士大夫的超越精神在代代相传。


因篇幅有限,现仅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我常常和学生说要多读人物传记,《苏东坡传》是我所推荐的其中一本,原因有三。

 

一是当今学生压力都挺大,老师肩负着正能量教育的责任,这种教育不能空洞,要能让学生对生活产生兴趣甚至热爱,而热爱生活是苏东坡和林语堂共同拥有的特质。

 

二是读传记可以了解不平凡的人生是怎么走过来的,知道优秀的品德是怎么养成的。相比于心灵鸡汤空洞无力的说教,传记记录了每个人物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有些著名的传记曾经影响了一代人,比如《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后来也多次重印,大家有机会可以一看。

 

三是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识,在读过一些书后,应该能知道哪本书是自己最喜欢的,哪个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影响了自己价值观的形成,这一点非常重要。苏东坡将陶渊明引为人生导师,林语堂将苏东坡引为千古知己,正是这个道理。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被列为20世纪五大传记之一(另外四本是吴晗《朱元璋传》、梁启超《王安石传》、梁启超《李鸿章传》和朱东润《张居正大传》)。分享这本书,是想提出这样一个话题:今天为什么需要倡导“苏东坡精神”-“林语堂精神”?这一概念不知道有没有专家提出过,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



什么是苏东坡精神?我认为是旷达的、乐观的、有作为的、能够经得起各种各样挫折的精神。苏东坡最喜欢陶渊明,林语堂最欣赏苏东坡,从陶渊明到苏东坡再到林语堂,我们会发现有一种中国的传统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传统士大夫的超越精神。

 

什么是士大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大夫意味着担当,意味着刚强。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历经坎坷,但他经得起挫折,甚至能在挫折中继续读书、写作、创造。当然他也经历过苦闷,也曾经有过绝望,写下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不过他很快能从中超脱出来。原因何在?


第一,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自古以来,中国只有两个地方被称为“天国”,一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二州,另一个便是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成都平原一带。这两处的人民幸福感比较强,这可能为苏东坡的旷达打下了基础。二是与苏东坡深厚的学养有关,他将陶渊明引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甚至说“只渊明,是前生”(《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这让苏东坡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有退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走到山穷水尽处,还能像陶渊明一样归园田居,独善其身。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大特点,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教人进取,道家回归自然,当你无法进取,走向自然也不能解决人生意义时,佛家告诉你这一切都可以放下。苏东坡对佛家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作了他的精神支柱。中国的群经之首《易经》讲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红楼梦》主旨在“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有些悲凉,也透出旷达。苏东坡则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他的旷达。



也正因此,林语堂在书中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对于人生有多方面的爱好,人生观也不偏执,而非常通达,这样就能够进退自如,笑对人生。




苏东坡一生穿行于各种思想、各种活法之间,并以此来超越坎坷和精神上的苦闷。这也造就了他豪放、洒脱的气质,从他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种一气呵成的豪放与苏辛词派中的另一代表辛弃疾有所不同。辛弃疾有建功立业的豪放,失意后非常伤感,写下过“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感慨(《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而苏东坡显然更为豁达:失意后也豪气不减。再比如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痛苦、郁闷都会过去,所有的风雨都是经历,这是苏东坡的洒脱与旷达。这种人生境界,难能可贵。


苏东坡当然也会有郁闷的时候。他在《临江仙》里写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这是一种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怅然和郁闷。中国文人在失意时常会产生行走江湖的冲动,正所谓“千古文人侠客梦”。


总的来说,苏东坡气质是豪放和洒脱的结合体。豪放是他追求的动力,但洒脱是他立足的根本。因为豪放可以将人引向伟大的目标,但当目标无法实现时,还是需要洒脱来排解郁闷。从这一角度来讲,洒脱可能比豪放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苏东坡还非常有智慧。他写过一些禅诗,来传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智慧。


什么是智慧?“天天向上”是一种正能量,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更有智慧;“有志者事竟成”是正能量,可生活中常常有志者事未必成,因此立志的时候做好受挫的准备,这就是智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在世,所有行止如大雁落在雪原上的点点爪痕,那是来过又离开的印痕,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一生一定要做成一些事,不一定惊天动地,却能够为家人、为亲朋好友,乃至为社会留下美好的记忆。像苏东坡,当官就为老百姓修一道堤(比如杭州西湖的苏堤),写作就在文学史上留下美名,甚至生活中爱好烹饪,留下“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饼”,这就是“飞鸿踏雪泥”,就是智者的人生。


摄影 | 徐英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