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9年10月:江柏安:音乐没必要听懂,听懂就没意思了

江柏安老师


10月13日下午,第48场经心读书会如期举行,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古琴文化研究所所长江柏安老师导读其代表著作《音乐鉴赏》。近4个小时的分享中,江老师妙语连珠,如庖丁解牛般地向近百位读书人展示了欣赏音乐的正确姿态,结束时现场掌声雷动,众多读书人留连忘返。


因篇幅有限,现仅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音乐鉴赏》出版于2008年,这是一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编撰教材有两种姿态,一种是狂轰滥炸,一种是方法论。我更愿意在课堂上与大家谈论“音乐欣赏的方式方法”,因为我始终认为,听什么不如怎么听来得重要。听什么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自主展开的部分,而建立起一套比较端正的关于音乐世界的认知思维,是我们的教学主题。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特别值得和大家分享的,那便是我将对音乐形式的认知当成主要目标,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当成重要任务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们有一个前提:倾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芸芸众生对音乐所知不多,而在于他们倾听的太少。让我把倾听的标准设定出来:什么事也不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音乐上,让自己所有的感官消失,只保留听觉。你会发现,听觉竟然是如此不招我们待见。我们可以两眼一闭,什么都不看,但是当你想不去听这个纷扰的世界,对不起,做不到。于是我们选择了逃避,我们不再管我们的听觉,让它听到什么便是什么。但是,当我们认真倾听,生活中所有关于音乐的问题,都会被解决。


闭眼倾听,方能感受音乐之


《音乐鉴赏》的关键词有三:倾听,欣赏,心灵,对应着三个关键意:美感,智慧,精神。


审美的获得来源于倾听,倾听之后才会产生欣赏,有了欣赏,便有了价值判断,智慧水平会提升。欣赏关乎心灵,动脑、用心之后,你的精神境界获得提升。


听音乐,本质上应该是“享受生活”,就像喝一口好茶,抽一包好烟,抿一口好酒,或者品尝一顿丰美的山珍海味,在物质欲望充分满足的前提下,或者物质欲望不能满足的前提下,由于有了音乐,生活也会显得美好。


听音乐,客观上是教养、品位、格调的象征。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应该对那些非常没有价值的,人云亦云的过于普通的歌曲表现出好感,你应该有所矜持。听什么,是你的品位标志。这种标志没有太大的威胁性,即使此刻不那么高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若永远不能呈现出上升态势就不太好了,我们希望的是生活中以一种天天向上的精神来支配我们对音乐世界的认知,这样听音乐才能变成对生活的滋养。


听音乐,心态上是“向文明致敬”。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并且有比较深入的见解,意味着你对人类的文明有一种致敬心态。听音乐还需要有好心情,我们应当在心情好的情况下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请记住这三句关键理念:


音乐是偏向于形式美的艺术;

音乐是不可能使人听懂的;

赏乐的问题只能通过倾听解决。


听音乐,不要去挖掘内容。比如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作曲家期望听众听到内容,他一上来就怀疑听众欣赏音乐的能力——你们哪听得懂音乐啊,你们听得懂的是故事。但是,你能听出壮士吗,还是五个;你能听出壮士们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以身殉国的宏大意义吗?不可能的。这样的内容,请让我们以文字的方式在故事当中去浏览和满足,在音乐中搜索内容,你会撞得头破血流,正如我曾经被撞得头破血流一样。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有困惑,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音乐好像都是在向我们揭示内容,似乎所有我们知道的作品都有一个标题,以一种揭示内容的方式引领我们去感知。


没错,这就是这100多年来音乐走入的误区——标题音乐。这是百年来全世界的作曲家对人类持有担忧和顾虑所导致的一个结果,作曲家们对我们缺乏信任,他们不认为我们听得懂音乐,甚至害怕我们不买单,于是用各种花言巧语来蒙骗我们听音乐,把我们引入误区。



我们的祖宗也很热衷于为音乐作品标注。《列子·汤问》中曾记载了“高山流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很“恶毒”,他别有用心地设计了一个人物:樵夫钟子期,潜台词是连一个砍柴的人都能听得懂音乐的内容,你们这些时代的精英怎么可以听不懂。这,很危险。我们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男孩,知道音乐听不到内容,因为构成音乐的两个因素:声音和时间,都与概念无关,我们无法用7个音符在4分33秒之内构造一个梨子的外形。所有的音乐都不可能进行清晰的表达,既然如此,何来内容?于是音乐便只剩下了形式美。


音乐的形式是什么?就是我们耳朵能听见的一切。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强弱、快慢、紧凑舒缓、密集稀疏等等,你的听觉对声音的组合方式形成直觉上的反应,好听,不好听,好吵人,好和谐,好吓人,好抒情,等等。当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乐者,这种感觉还会升华成一种美感的判断,这便是审美。所以《音乐鉴赏》这本书的下篇是用旋律,合声,节奏,调式,步调,力度,速度,音色等等表现手段来引领我们认知的思路,感受音乐的形式美。


多少年来我们被教导着音乐可以听懂,事实上我们不知不觉地被没办法听懂音乐所折磨。现在,是时候来彻底颠覆我们错误的认知,建立起我们的新理念了。这个理念就是:


纯音乐是不可能听懂的,也没必要听懂,如果能够听懂,那就没意思了。


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听所有的音乐都不会困倦,都不会迷茫,都不会无趣,因为你知道你只需要解决一个任务——倾听。


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永远听不懂,但永远热爱。这是我的体会,也是很多爱乐者的体会。




就无标题的纯音乐而言,音乐无外乎三种:好听的声音,有趣的声音,有意味的声音。


好听的声音,是音乐的一个主要方向,因为所有的作曲家写作音乐作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音乐好听。为此他们会调动所有的手段来帮助音乐显得好听。


不过,好听不是音乐的全部,有一些作品并不是以好听为目的的,但是这些声音非常有趣。有趣也是我们审美的内容。


这种有趣,不是插科打诨,而是非常深刻的音乐的美。有趣主要来自音乐的形式美,多半体现为对称,比如一个主题模仿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对抗一个主题,一个音区对立一个音区,一种音色对立一种音色,总而言之作曲家用各种技巧来构成音乐的趣味。一些音乐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既好听,又极具技巧性,所谓没有大技巧就没有大艺术。



有意味,是音乐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作曲家会注意它,演奏家会强调它,而听者也会有意无意地注意到它。过去这种意味会以标题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可是你们都知道了,标题本身是作曲家出于对欣赏者理解音乐能力不足的一种担忧而设计出来的,它与音乐本身无关。对此你唯一能做的,是把标题音乐当做一个事实接受,然后客观地、单纯地从形式的角度入手去解析和认知音乐,这就是我们作为音乐爱好者最健康的音乐思维。




音乐,可以怡情,可以益智,可以知音。音乐当然还有很多好处,但总的来讲,都是这三种好处的具体化。


如何建立自己的音乐生活?


首先,不泛听,不常听,专门听,一刻钟,可以在自己的业余生活中安排一刻钟,静静地专心地听音乐。我们不能一味地听歌,歌曲是综合艺术,不是纯粹的音乐文化。要想让自己的品味变得纯粹,应该听一些纯音乐。


其次,在电脑里建一个音乐文件夹,这是你音乐审美的印迹;配置高标准的音响设备;固定唱好几首歌,当人们问起你对歌曲的态度,你应该这么描述:我只爱唱那几首歌。这很矜持,很聪慧。另外还可以设想参加一个合唱团的可能性;制定一个学习一件乐器的人生计划。


最后,梳理自己的音乐品味。欣然、深情、清高、旷逸、艺术、圣贤、仙家,这七个中国古典文化审美关键词非常具有概括性,欣然对待所有一切,深情对待很少的那几个,清高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旷逸,艺术是指技术技巧;圣贤是你什么都懂,但你不说;仙家是看破,踏踏实实地把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上。这样的生活,多好!


读书会最后,江老师邀请其学生张颖演奏唢呐名曲《百鸟朝凤》,读书人们在高亢婉转的唢呐声中,充分体会了音乐的形式美。



摄影 | 徐英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