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9年7月:宋史学家邓小南:今天如何看宋朝

                                                                                                                                                                                                                                                                                                                                                                                                                                                                                                                                                                                                                                                                                                                                                                                                                                                                                                                                                                                                                                                                                                                                                                                                                                                                                                                                                                                                                                                                                                                                                                                                                                                                                                                                                                                                                                                                                                                                                                                                                                                                                                                                                                                                                                                                                                                                                                                                                                                                                                                                                                                                                                                                                                                                                                                                                                                                                                                                       

邓小南老师


7月6日,第45场经心读书会如期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老师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一书为引进行分享,指出这样的题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但在描述了宋朝种种精致与风雅之后,我们应该有更深度的追问,重新审视这个被误解的朝代邓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立体多维的宋朝历史图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支撑宋朝独特风格的底蕴之所在,引发现场120余位读书人对宋代历史的再思考。


因篇幅有限,仅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迥异的评价角度


有关宋代的认识,有非常不同、甚至两极的看法。人们从一些讲中国通史的教科书或从前辈学者的研究论文中,意识到宋代的“积贫积弱”,在与周边政权的战争中国势的不振;而与此同时,一些史学大家,如严复、陈寅恪、钱穆,以及欧美学者,如费正清、谢和耐、伊懋可等人对宋代历史文化却有着极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 


究其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于宋代的研究框架,基本上是近代以来奠定的,包含着当时人反观历史的体悟。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希望重振朝代雄风,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往往怀恋汉唐盛世。而海外学者则没有这种内心感受,他们对一个历史时期的看法,会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到宋代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对宋代有着相当高的评价。


此外,政治史是国内学界的传统优势所在,中国学者往往倾向于按照政治史、制度史这样的脉络来讲述中国的王朝史。海外中国学研究,则多从社会、文化、环境等处着眼,呈现了多线路、复调式的研究。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出发,评价亦是不同。


这样两极的评价,与宋代本身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而且是一个矛盾冲突很集中、很激烈的时代有关。帝国的辉煌和它末日的苍凉形成鲜明对照。从后代来看,很容易对宋代有两极的认识。因此,对宋代历史的再认识应该在一个更为宽广的格局下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审视过去对宋代的误解,真正认识宋朝。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从长时段的观察来看,宋代与先后并存的辽、西夏、金、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又一个“南北朝”时期。无论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的角度看,宋代都是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时期。


从天时来看,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提到“11世纪初至12世纪气候转寒,温暖期趋短”,宋朝(960—1279)刚好处于这一时期,气温转向寒冷干旱往往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引发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乃至战争


从地利来看,东汉末年到唐前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占领黄河中游地区,大片耕地变成草场,农业区在寒冷气候之下向南推移,水土流失的问题减轻,使得黄河长期安流。但到唐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后,大规模开垦土地,黄河安流不再。北宋时期,黄河在北至海河,南至淮河的大范围内多次改道、决口,泛滥成灾


再看当时的政治地理格局。就疆域的广度而言,宋代继承晚唐五代而来,与前代相较,疆域有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然而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却是前代所难以比拟的。广义上,宋代历史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而不是单一政权的历史。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活跃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北方王朝如果用亚欧大陆这一整体观念去观察,这些民族政权是连接中西交通带的核心地带。宋始终是在这一背景中,处于外部的压力之下,一直和这些北方民族王朝共存。



宋代军事历史上的“不振”备受史家诟病,这与赵宋的立国形势有关。晚唐五代立国以兵,对武力的警惕,一直是赵宋统治中异常敏感的问题,也是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最高统治层的战略决策失误,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具体就军队作战(尤其是守御战)能力来看,实际上不似通常想象的那般不堪,当时的将士民众靠坚毅的努力与奋斗,撑持起两宋这一片天,保证了疆域内部相对稳定的局面。


内外忧患,给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激发出某种活力。欧美学者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谓“中古时期的经济革命”之说(伊懋可)。“革命”是颠覆性的,但经济文化的进步是日积月累的演进,“革命”这种说法有欠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许多学者言及“革命”,如所谓“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科技革命”等,证明这一时期的变化是非常突出的。都市繁荣,工商业兴起,贸易发达,给宋朝带来了新的社会风貌,迸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士人交游网络与文化活力


宋代的文化活力,支撑着它的种种精致与风雅,井喷式地在一个时期迸发出来。而文化活力的产生,有它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最重要的背景是一个王朝政治上的相对宽松、开明。帝制时期,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专制王朝,“开明”并非现代意义上“三权分立”和“民主自由”,但也并不意味着“天下乌鸦一般黑”。帝制王朝的统治形态、集权专制的运行方式不尽相同。相较之下,宋代朝政“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开明的”(虞云国)。


宋代的开明,是通过一些方式体现出来的,宋人有很多不同的议论。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是宋代立国的根本精神原则,“立纪纲、召和气”则如统治之两轴,这两轴奠定了宋代内政的基调。北宋前期安定内政,化解矛盾时采取的理性务实态度,为国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相对稳定宽松的环境,人材得以涵养蕴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了长足发展的可能,士大夫有较高发言权,“开放”孕育着“开创”。


在这一相对开明的环境下,宋代越来越多的“寒俊”崛起这些新兴士人很多都通过严密而开放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他们不仅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是当时的道德主体,文化主体,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推动宋代社会变迁起着重要作用。



在宋代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士人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教学、游赏等活动,集体应和,结成了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耆英会、九老会、同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都市中的茶楼、酒肆,一些私人花园、亭馆,成为文人交往、会聚的场所。士人也将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作为重要的礼物彼此互赠,是当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现在看宋代士人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修养,而且不少都达到了极致,这些修养不仅是个人造诣的结果,更是在群体切磋里养育而成的。正是因为当时有这样一批人,所以才出现了一个群星灿烂的局面。



丰厚的文化涵养和意境


中唐以后经五代到整个宋朝,新思想蓬勃兴起。儒释道三家彼此之间相互冲突,但也相互借鉴,相互磨合,出现了一流思想家所构成的新的儒家学派,对儒学经典做了新的解释,他们崇尚阐发文明教化,生命价值,这种阐发在辩驳混乱里逐渐明晰升华。他们不仅是思想者,也是践行者,对于国家事务,对于民生、朝政的安危有很强的责任感。


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葛兆光) 归纳起来,宋代朝着“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改变,注重普通民众的生产发展权,关注个人意愿、个人尊严,关注现实生活。所谓“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过程,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唐至宋的社会变迁“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不是断裂,而是因革”(张邦炜)。


宋人生活有着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与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如朱熹所说,“日用之间本末具举,而内外交相养矣”。我们讨论宋代这样一种美的极致,讨论风雅,要看到宋人生活的多元,要从这个时代的一体多面来看。当时有战乱也有承平,有艰困中的激昂慷慨也有温馨的世间情怀,这种情况下艺术品位和生活状态才会是多元的。


经心读书会现场


究竟该如何看宋代


应该说,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摄影 | 徐英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