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9年5月:禅宗何以一枝独秀




5月18日下午,第43场经心读书会如期举行,120余位读书人齐聚经心书院,在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老师的带领下,系统了解禅宗的发展脉络,理解禅文化和禅意,感悟禅的美妙。


孙老师以政教关系的大背景为序言展开导读,随后着重讲解了从达摩东来到六祖弘法的历史,最后总结了禅宗能一枝独秀的原因:妥善处理政教关系,制定严格的“百丈清规”并长期执行。


现摘录部分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01 



禅宗立足长远,巧妙处理政教关系,这是禅宗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佛教既聚集民心,又聚集财产。而人心聚集的动因由最初的宗教情感转变为包含经济免税、逃避徭役兵役等多种原因。这些本来属于世俗政权的基本利益、对世俗政权构成威胁。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政权与佛教的博弈,帝王尊崇佛教、利用佛教、限制佛教、打击佛教、灭除佛教都与此有关。


达摩是个有智慧的人,以超凡的洞见,拒绝了帝王的宠爱。避免了政教的过度相爱,也就避免了后世的相杀。禅宗一直在夹缝中游走,既不合法,也不非法,这样既能避免与帝王争夺过多的经济与人口,也不拒绝本来就应该有的为民分忧、为国分忧的责任。这一过程,从梁武帝、北周武帝、一直到唐武宗灭佛以后,以禅宗一枝独秀而得以证明。其他的一些宗派则如温室之花,一经寒霜便凋零。



02 


禅宗经过印度二十八代的传播,在梁武帝时期,由印度僧人达摩传入中国。



梁武帝笃信佛教,有“皇帝菩萨”之称。据史料记载,达摩初化梁武帝,帝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佛教认为,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最基本是无我无人,意思是做一切善法时,是没有自我的,不受福德,福德才会降临。因此,达摩认为武帝心邪,不知正法,所以他离开,隐居嵩山。



达摩的传人是二祖慧可,相传慧可非常真诚地向达摩学习禅法,还为此在雪夜中站了一夜,并断其左臂以示诚心,达摩感而许之,将衣钵传给了他。


二祖的传人叫僧璨。僧璨的活动时期恰逢后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之时,所以他一直隐居在今安徽皖公山、司空山一带,居住无常,隐姓埋名,行化山野。直到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僧璨才正式驻锡皖公山山谷寺,公开传经布法,教化四众。


四祖道信是湖北广济人。公元601年三祖传衣法给道信,先后在江西吉州庐陵、庐山大林寺居住了数年。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回到湖北,在今黄梅县双峰山建寺度众,大振法道,学侣云集。禅宗自此在湖北黄梅扎根。道信定居双峰山后,出现门徒多达五百余人的盛况。


五祖弘忍是湖北黄梅人。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后世以此称呼禅宗为东山法门。弘忍移居东山后二十余年,徒众多至千人。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及农业生产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这也是中国佛教农禅并重思想的源头。



六祖惠能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是从何处得来。别人告诉他,是黄梅东山弘忍禅师受持。惠能把母亲安顿好后,便一路北行寻师。


弘忍和惠能初见面时问: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gé liáo,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惠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


弘忍知道此人不一般,但还是先安排他随众劳动,去碓房舂米,积累福德,等待时机。为何会这安排?佛教认为大智慧一定不是少福缘的人能承担的,一定要能为众生服务才能担得起使命,如果没有为众生做事的精神,光有智慧是不行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悲智双运,福慧双修”。


再到后来,便是人们熟知的惠能和神秀的四句偈,高下立判,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惠能,并嘱咐他“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由此向南发展到长江流域和广州。


03 


为了适应民间传播,佛教要制定出游离于政府之外的传播方法。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师徒探索建设了禅宗独特的丛林制度


马祖道一是唐代著名的禅师,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到德宗时期。他分三步突破了唐代僵化的寺院管理制度:


第一,从寄居的南岳般若寺迁移到福建建阳、江西临川,跳出必须依附官办寺院的旧制,独自建设有禅宗特色的丛林,但屡受限制;


第二,迁至赣州,得到地方官员的支持,建立了非官方禅宗道场并长期传法;


第三,入住洪州(南昌)的官办寺院,依照禅宗的教育主旨改革官办寺院,并在江西全省分设道场,据记载,马祖大师在江西建有48座道场,南及赣县、北到都昌、东抵安仁(余江)、西达万载,遍及全省,禅宗至此而大盛。




马祖道一的弟子百丈怀海根据师父创立的道场立下了规矩:


禅寺“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设“长老”为一寺之主,“长老”以下,设十寮舍,以安置全寺僧众,并各请“首领”一人,及“职事”数人,安排僧众生活,领导大众修行。长老住单独的一间房子,称为“方丈”;参学的大众,都住在僧堂;内设“长连床”,供学众坐禅、寝息。日常饮食,以粥为主,人人有份。合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说法,两序雁行立听,宾主问答,激扬宗要。


日常生产劳动中,行普请法,上下协力劳动,自给自足。百丈怀海以身作则,下田耕作,直到年老,仍然持作不辍,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教条。在财务上,实行公开的“日单、旬单”与“岁计”制度,主持离任和去世,也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另外还有惩前毖后的“肃众”制度……这些被统称为“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总结了达摩到六祖的发展经验,禅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严格、廉洁、俭朴的风格,这奠定了整个禅宗兴盛的基础。即使在艰难的唐武宗灭佛时期,依旧能保全自身,一枝独秀。


摄影 | 徐英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