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8年12月: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

12月8号上午,120余位读书人相聚经心书院,参加由武汉大学钟年教授主讲的第39场经心读书会。本次导读书目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乌合之众》


这是一场知识密度超高的读书会,钟年老师用严谨的态度、生动的案例、风趣的语言,从其书、其人、全书结构、主要观点、存在的问题、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导读,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令现场读书人叹服不已。


现摘录部分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其人其书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是法国人,早年行医,晚年立志做社会科学家。勒庞一生写了大概四十本书,集中在三个领域:医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其中第二个领域的书籍是最多的,《乌合之众》是他最为知名的书。


《乌合之众》1895年面世,彼时心理学刚诞生十六年。最早的中译本是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名翻译为“群众心理”,并没有产生广泛影响,阅读的人主要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但在最近十几二十年,不知哪一位聪明人将书名翻译为“乌合之众”,立刻成了畅销书,其后多种译本皆沿用此名。而今年最新出版的北师大版本将其翻译为“群氓心理学”,不知是否能打破“乌合之众”的畅销魔咒。

《乌合之众》一共分成三卷,主要讨论群体和群体心理。勒庞将群体分为同质性群体和异质性群体,后者是勒庞着重讨论的。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群体无意识。勒庞认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是目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主要观点



群体无意识


“群体无意识”,是勒庞对群体的基本定位。后世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此说法有相当的合理性,并相继提出了一些相关概念和结论。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某一件事来说,围观的人越多,越少的人会出手相助。这就是勒庞讲的群体无意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又称为“去个性化”或者“去个体化”。媒体经常报道这样的事情,有一个人站在楼顶,许多人在楼下围观,时间久了,围观的人便会喊“怎么还不跳,我都等两个钟头了”。难道这些人是恶魔吗?不一定。心理学家解释,在群体活动中,我们的心灵世界发生了变化,责任也分散了,围观、叫喊的人会想,不止我一个人,大家都在起哄。


匿名性。这是群体“去个性化”很重要的原因。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做过一个实验,他邀请了一批女大学生来读很粗鄙的词语,当关了灯、戴上面罩,原本不好意思开口的女大学生,都变得好意思了。也就是说,当人们彼此不认识,许多事情做起来便没有那么多顾忌,比如一个人在网络上的说话方式、内容会和他与朋友面对面聊天时不太一样。


极化。很多时候群体会将一件事情推到极端,一群人会比一个人更容易冒险,因为风险转移了。但反过来讲也成立,人越多我们也越可能不冒险,因为商量着商量着,大家觉得还是不能冒险。所以,群体会走向极端,但走向更冒险的极端还是更保守的极端,说不准。


从众。从众说的是群体压力会导致一个人选择错误的道路,明明知道不对,也没有人逼着你选择,但你自己还是不自觉地选择了和别人一样的选择。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


种  族


勒庞在很多地方讨论了种族。他说,“种族的影响是如此强大,它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他的意思是当我们讨论群体心理时,一定不要忽略种族和民族的因素。


勒庞说的“种族”与后来人们所说的“国民性”大致相同。国民性在二战期间很风行。美国政府和军方在考虑是否要参战时,先请民族心理学家米德研究美国人的国民心理,人民是否愿意打仗,同时也去了解友国(英国)的心理。米德的师姐本尼迪克特,也受军方委托研究日本人的国民性,写出《菊与刀》这部经典之作。


而我们对世界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心理的了解是不太充足的。我们现在了解日本人,还得看半个世纪以前的《菊与刀》。这是我们的短板,还需要做大量研究去补足。

说  服


勒庞在书中花了许多篇幅讲领袖、沟通、宣传。他说有群体的地方就有领袖,领袖有三种动员手段:断言,重复,传染。一般大众都喜欢断言,一句话就可以,这样简单明了干脆。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曾经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就是重复的力量,重复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无意识、下意识的习惯,比如当你购物时,你选择的就是之前看到过、听到过更多广告的商品,只是你没有察觉而已。


现在的广告商,通常找两类人:有吸引力(美貌)的人和有地位、名望、权威的人。因为大量研究都表明,人还是以貌取人的。而名望大大地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这样的广告经过重复播放,便不知不觉“说服”消费者做出选择。


问  题



勒庞说,“对于群体所引起的困难的问题,我以纯科学的方式进行了考察。”但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说,“读一下此书便可知道,勒庞显然并不具备方法论的头脑。”勒庞的研究处于经验描述阶段,他在书中列举了五十多个历史事件(其中一半是他所亲历的),以此阐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默顿说他“有成为社会学家的意图,却只有政论家的成果”。

 

勒庞也用错了“种族”的概念。“种族”更多指的是人生理上的特性,但是勒庞讨论的主要是文化、社会意义上的“种族”,所以,说他讲的是族群和民族更贴切。

 

勒庞对于妇女、儿童等人群的偏见,也是书中的瑕疵。他认为“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类似的话他说了不少,反映出他认识上的偏颇。



结语



勒庞目睹或听说了法国百年激荡史,写出《乌合之众》。我们也是一样,身处在难得的历史时期,中国近百年来的激荡史恐怕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难以匹敌的。今天的中国也是很好的心理学实验室。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人为什么成为万物之灵?他的答案是:群。人结伴成群后,才能赢过野兽。群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群让我们跑得更快、笑得更好、更加慷慨、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激扬奋进等等。


群体中,积极是一种力量。有心理学家研究了全人类最重要的经典,发现这些经典的主题都是人类的美德,比如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等等。所以我们在群体当中有可能会更加积极,我们人类,我们所在的群体,还有很多优点,它能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最后,钟年老师以一段寄语结束了本次读书会——



群体中的积极是一种力量。缘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有辉煌的梦想,我们有乐观的心态,我们有磅礴的激情,我们还有踏踏实实的行动。




认真做笔记的读书人



第40场经心读书会预告


  • 时间:2019年1月12日

            09:30-12:30

  • 地点:经心书院 讲堂

  • 书目:《浊世清流》

  • 老师:戴建业  本书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风靡全网的国民教师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