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8年11月:回归宁静:《瓦尔登湖》当代启示录

11月3日下午,110余位读书人齐聚经心书院,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马敏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踏上回归宁静的道路,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马老师首先分享了他2016年秋天的瓦尔登湖之旅,然后介绍了梭罗的生平和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思想,以及梭罗的思想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如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扩大、社会病、心灵创伤等)中的启示,最后落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回归宁静。


因篇幅有限,现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梭罗与瓦尔登湖



1845年7月4日,恰逢美国独立日,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哈佛毕业生梭罗,带着一把斧子来到了瓦尔登湖,这一年他刚刚28岁。随后的2年零2个月,梭罗独居于此,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写成了长篇散文《瓦尔登湖》。


梭罗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自然主义者。他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他说心情能否平复,思想和灵魂能否净化,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下定决心,回到自然之中,过一种最为简单、真实的生活。他在书中说到:“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到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回归自然,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主动的追求。面对初期西方工业化浪潮造成的环境破坏、人性扭曲的现实,梭罗以身作则,试图鼓励人们走进自然,过最简朴的生活,以便腾出时间欣赏自然,品味人生。


而对于“简朴”,梭罗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简朴而内涵丰富”。他在湖畔居住、生活、思考的终究目标,是要替自己和人类寻找一种“智者的生活”:从喧嚣中发现宁静,从简朴中追求高尚,从孤独中寻求深刻,从沉思中感悟生命,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被物累的纯粹、洒脱的人。



认真的读书人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瓦尔登湖已不仅仅是梭罗独居生活的栖息地,也是他的精神家园、心灵故乡和人生价值的支点。




如何回归宁静



《瓦尔登湖》的核心在于“静”。


但在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意义上,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回归宁静?马敏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四个回归”来达到宁静。



回归自然


自然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母亲,但是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对这位母亲索取太多太多,回报却太少太少。


回归自然,首先要按照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地球的生态环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别再老想着去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穷折腾。其次,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回归,以最自然的方式与自然相交流,听得见鸟语,闻得到花香,用潺潺流水濯洗身上沾染的世俗浊气,重拾一份好的心情。



回归简约


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回归简约,实质上是回到“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状态。


回归简单就是回归丰富,回归平淡就是回归幸福。在梭罗看来,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件苦事,而是个消遣”。简单即是快乐,知足便能常乐,文明的极致是返朴归真,“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如霍华德·金森在《幸福的密码》中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回归本分


对一个健康社会而言,只有各安其业,各遂其志,社会才能安定,人心也才能安静。如梭罗所言:“人人该管他自己的事情,努力于他的职责。”


有人问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说很简单,在人生每一个阶段做最好的自己。做知青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劳动,当老师便好好教书,当校长就把一个学校治理好。在每一个岗位上精益求精,就是尽自己的本分。


回归本源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五千多年的根与源。为求得内心的平和、宁静,必须要回溯到中国文化的本源,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


《瓦尔登湖》中,梭罗十多次引用了儒家经典名句,比如“德不孤,必有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精华的影响,以此作为构筑超验主义的思想元素。


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便有医治“现代病”和现代人焦虑症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回归中国文化的大本大源,从中汲取宝贵的文化养分,就不难获得陶渊明似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境,以及“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飘逸、洒脱。



结语



回归宁静,保持平和的心态,涵育静气与大气,对每个人个体的成长至为重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长也同样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要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

 

成熟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需要涵养,需要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打破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桎梏,以理性的精神进行最彻底的反思,审视哪些思想亟待解放,哪些观念亟须更新,哪些心态必须调整,哪些传统必须继承,从而为中国的大国崛起筑牢心理和思想的根基,奠定民族复兴的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的复兴,最终将取决于我们全民族是否具有成熟的大国心态、开放的思想意识、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以及充分的文化自信。


读书人与老师互动



摄影 | 徐英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