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7年12月: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当道器相遇,竟如此美妙

作为2017年度收官之作

本场经心读书会

不仅邀请了极具分量的主讲嘉宾

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道德经》

且与主题相得益彰的是

经心书院执行主席

【华善堂】创办人熊华敏女士

为百余位读书人倾情打造了

华善堂丁酉年艺术品大赏

现场展出数十件青瓷宝器

让读书人在谈学论道的间隙

于悠悠琴声中欣赏千古瓷韵

老子五千言,

篇幅简短而义理难说,

现代社会对《老子》的解读

往往高深莫测,

也似乎有许多误读之处,

但《老子》实在与中国文化传统

关系至深。

正因如此,

第29场经心读书会

特邀央视百家讲坛名师

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导

董平教授

开坛设讲,以飨读者!

道为何物



空白

老子是道家之学的开创者。就今日之文本留存来看,关于“道”这一概念的揭示,就其完整性、系统性、深刻性、全面性而言,以《老子》一书最为集中而又最早。


农耕文明的特性决定了我们与自然相对稳定的关系,自古以来,我们的先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从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让我们可以通过对整个自然世界的“观”,来解决现实问题。《周易》中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个情不是感情,而是自然万物的实际状态。譬如太阳东升西落,在升落之间,阴阳之间,大地上的万物都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命形态。


通过“观”我们可以知道,整个自然世界充满着无限生命,这些生命都是有其自然秩序的,而且这个秩序不会改变。整个自然世界的无限的生命的秩序,我们把它抽象出来,给它取个名,便叫做“道”。


我们常说的“名称”,从理论上讲是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给予某一件事物一个明确的边界。语言真正能够定义的,都是有限之物。但对于如此广大浩瀚、悠久无限的宇宙生命大秩序,我们以“道”为之命名,是不符合它原本无限的、无边界的事实本身的。


所以在老子看来,“道”本身作为无限者的存在,是不能被定义的。

但如果不给事物一个名称,它便没有办法作为一个信息来传递。所以给事物命名,是人的本能,要了解这个世界,首先得通过名称来认知。


道也是一样,它只不过是人为施加的一个名称,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让“道”这个无限者进入到我们的语言系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够去体会这个无限者的真实存在本身。譬如指头指着月亮,没有这根指头你看不到月亮,得不到月亮,但是指头不是月亮。





有得于道即为“德”



空白

“道”是形而上者,是宇宙全体的原始,是一切现象的“本体”。本体的存在必是“自在”,自在的状态则是“自为”,自为的方式则是“自然”。正因为“道”的自在、自为是其本身的存在方式,是毫无矫揉造作的纯粹的自身本然状态,所以“自然”便是“无为”。


然而,正是由于“道”的“无为”,才有了宇宙一切万物,才有了现象世界的无穷丰富性。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万物都从道那里获得其自身当前存在样式的终极根据,获得自己的存在本质和生存样式,这就叫做“性”,“性”就是“德”。有得于道即是“德”。


只不过“道”只有一个,而“德”是多样的。譬如人属于万物,但又和其他万物有根本区别。人从“道”那里所获得的,是最完整、最纯粹、最浑厚的“气”,用儒家的说法,就是“天命之谓性”。正是因为人与道之间是这种完整、完满的联系,人本身才有可能实现对道的体悟。

西方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国人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观念。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万物是人的尺度,自然世界的本来状态,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这也是天人合一。

 

譬如一个地方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那么不用看人就可以知道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差不到哪里去;反之,有句俗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上面这一层意思,还必须要把人和自然万物分离出来。只有人把自然世界分离了,我们才真正认识自己,才能使人真正成为人



如何行道



空白

老子告诉我们,人是最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可以体道、知道、悟道、行道。


怎么行道呢?


道本身是无为而无不为。那人要无为怎么办?不是不动,而是顺道而动,一切活动都循道而动,顺天时,应地理,不加上所谓的私心、私利、私欲,还原事情本来应有状态,那就叫做无为。无为才可能无不为,我们才可能成就事。

    

具体怎么办呢?老子提了很多观点,其中有一点大概是重要的。《老子》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我们不要被眼耳鼻舌声牵着走,要还归本原

老子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是把知识当作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我要拿过来增益它。但是为道恰恰要把各种妄作去掉。


所以古圣先贤,没有哪一个不叫我们删减的。老子说“损”,孔子说“修”,释迦牟尼说“放下”。

 

老子也告诉我们,前进到一定的极限时,一定是后退的,但这并不妨碍整体是前进的。一切万物从道中诞生,最后一定也回归于道。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由道诞生而又回归于道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的完整过程。就人来讲,就是生、老、病、死。就物来讲,就是生、存、毁、亡。

 

所以一切万物都是向着道的本根回归的,如果不懂道,非要妄作,什么事情都想要,一定会被道所抛弃。




总结



空白

总的来说,老子的思想有4个要点:

 

一是“道”是整个自然世界的无限的生命的秩序。


二是一切万物都从道那里获得存在的本质,这叫做德,也称为性。道只有一个,而德是众多的。


三是人、物尽管都本源于道,但是我们一定要把人和物在合一的前提之下分离开来。只有分离开来,人才有可能去体道、知道、悟道。道的存在才有可能真正转换为人道。


四是正因为道本身的存在状态,一个能知道、体道的人,他的行道方式一定是无为、自然,懂得观复的,就像水一样守弱处卑,谦虚居下。这种态度转换到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

热情的读书人排队请董平教授签字留念




华善堂丁酉年艺术品大赏掠影

悠悠青瓷,就这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每一件青瓷器,都静静呼应着先民们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精神召唤,及至现代,人们又在青瓷中寻找自己,升华自己,享受着流芳千古、宁静致远的艺术美感。

霁红釉,又称“祭红”,《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祭红釉数量稀少,烧成难度极大,因此有“千窑一宝”的说法。


经心书院艺术顾问、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杨俊上台展示青瓷芭蕉莲花瓶,熊华敏代表【华善堂】将此瓶捐赠给省青基会,用于青少年发展公益项目。


道非器不形

器非道不立

道与器相遇

竟如此美妙



文 | 阿鼎

图 | 徐英

经心书院

介绍


经心书院为同治八年(186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武昌所创办的著名书院,是湖北省重要历史文脉。今由一群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众筹复建,旨在“文化传承、智慧分享、孵化创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