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智慧分享 >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
【经心读书会】2017年9月:花间梦落痴人晓,一部奇书道不完

   

第26场经心读书会

叶观澜 导读红楼梦

巨著微雕泪己残,

悼红轩里剖心肝。

花间梦落痴人晓,

一部奇书道不完。

     ——叶观澜

 

9月17日,第26场经心读书会如期而至。传统文化学者、作家叶观澜老师为数十位经心读书人导读《红楼梦》。叶老师以一首《红楼空话》为开端,将这一部匠心独运的奇书娓娓道来。

四大名著皆反映中国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三国演义》反映儒家定于一尊的天下观;《水浒传》反映墨家任侠尚义的哲学思想;《西游记》反映佛家哲学。而《红楼梦》对于道佛两家出世思想都有所反映。四大名著若按道家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皆可以四字概括:《三国》上半部「合了分了」,下半部「分了合了」;《水浒传》是「聚了散了」;《西游记》是「去了回了」;《红楼梦》则是「盛了衰了」。

叶观澜老师的部分收藏




独此一部

堪称学



空白

红楼一书,问世迄今,在人文社科领域,逐渐形成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越是高级知识分子,越容易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热衷,以致追捧,其中不乏身陷其间,爱不释手、乃至最后不谈红楼都不行。


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之、鲁迅、俞平伯、余英时、启功、周汝昌、冯其庸、刘梦溪、胡文彬、王蒙、蒋勋……此类红学名人榜,倘若罗列展纸,可能一页尽没。上述诸人,虽然各有所专,各有所美,但于红楼的兴趣,别无二致!


何以至此?说到底,还是因为曹公雪芹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于笔底文字,衣食医住行,诗词书画印,官商僧道尼,琴剑文武戏,几乎无所不囊括其中,任凭后世学人,所从何事、所擅何艺,一读红楼,皆能碰上自家的兴趣点,与之互相引领、遥相呼应。厨师谈美食,建筑赏园林,便是江湖客,亦可纵侠心。总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林林总总,无一落空。此番情景,真是应了刘半农先生那句诗:叫人如何不想她!


单就书名一个「红」字,便有数般讲究,够人琢磨一阵。

 

从性别学来读,「红」自然是女儿家的专用颜色。对此曹公开篇便直陈创作此书的目的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所以他要「使闺阁昭传」,「万不可使其泯灭也」。


为此他让贾宝玉衣着一身红,住在「怡红院」,自号「怡红公子」,生来爱吃丫鬟嘴上的红胭脂,就连生日也安排与平儿宝琴邢岫烟三位同一天,对待园中每一位丫鬟都好得出奇!甚至公然蔑视封建礼教,多次宣扬他的价值观「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山川日月之精秀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末而已」。甚至必得「香茶漱口后才能说女儿二字」。


可见,对于红楼女子,也就是未嫁少女这一群体,曹雪芹落笔深情,假借一抹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个性鲜明的红色,大加褒奖。所以这个「红」字,便是一首赞歌!

从文化学来看,「红」有鼎盛难继、随后必衰之象。这一点既应了红色本身蕴藉过于张扬、引人警戒的意味,又暗合了道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文化哲学。所以曹公以杯茶盏酒,隐喻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凄凉结局。由此反观红楼女子们的结局,则何堪卒闻。黛玉情哀泪尽,宝钗所托非人,湘云新嫁夫死,凤姐芦席卷尸;李纨守寡了,可卿上吊了,妙玉匪劫了;元春死了,探春离了,迎春没了,惜春走了……金钏晴雯尤三姐,鸳紫香菱加司棋,不是香消玉殒,便是风流云散。正所谓:怀金悼玉十二曲,应在红楼声声悲。身亡尚且不算悲,更可悲者活心死。

 

从社会学来说,「红」又为封建豪门贵族专用的特权颜色。封建时代是个等级社会,衣食住行无一不参透着贵贱尊卑的等级观念,于颜色运用上亦是如此。七色当中,以黄为最尊,其下依次为红绿青蓝黑灰。是以,杜甫责骂贵族豪奢,才说「朱门酒肉臭」,明清徽州巨贾村居房屋,只能是「粉墙黛瓦」。可见红楼一梦,不是平民梦,而是贵族梦,你看此书终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美梦都一起与灰湮灭。所以这个「红」字,还是一阙挽歌。

好了不了

何处归程



空白

红楼一书,故事极小,蕴藉极大;规模极阔,笔墨极微;言语极显,真情极隐。


叶观澜老师认为,文艺作品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宏图巨雕,特点是主旨远大,人物不多,思想深邃,故事简单,比如《西游记》《肖申克的救赎》《云图》。


第二类叫微图细雕,特点是主题窄小,人物较少,情节曲折,故事巧妙,比如《贾平凹中篇黑氏》《白玫瑰红玫瑰》《霍乱时期的爱情》。


第三类叫巨图精雕,主题既宏大视野又宽阔,人物众多,情节纷杂,叙事精致,这是非常难的,一般的作者都驾驭不了,比如《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但后二者要差一些。三国讲政治军事兵事,少及社会;水浒讲政治好汉匪徒,少及人情;红楼讲政治经济社会人情兼及世俗闲话人生趣话,故有「百科全书」之誉,这样才奠定了在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独特地位。

《红楼梦》因兼具哲学的思辨性、文学的艺术性、现实的批判性、思想的启蒙性、人性的复杂性、感情的微妙性、内涵的丰富性、故事的悲剧性,而堪称经典。举其哲学思辨性而言,每一位哲学家都思考着终极之问:人究竟从何处来,又终将到哪里去,世间何物能不朽。如何在来去之间,找到人生的存在感与意义感,这是哲学家们思考的永恒命题。曹雪芹是庄子哲学很好的诠释者庄子哲学认为万物平等、生之有涯、心灵自由。万物尚且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不平等?人有万物平等之心,就不会有恃强凌弱之心,也不会起人我之别的念头。


如果说孔子以百年为一个人生单位,教人入世用世,以德行功业标识自己在人生坐标系中的位置,那么庄子则以岁月之无涯,看人生之有涯,将百年人生放置在时间长河中观之,不过浪花一现,转瞬即逝。由此观照人生,则世人,纵有功名富贵,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傲骄的,人生一切都是暂时性存在,又何必汲汲于名利,骄矜于他人。


庄子哲学的特点决定了他的真正粉丝少之又少,难能可贵的,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庄粉,每一位都是重量级的,李太白、苏东坡、曾国藩,还有一位就是曹雪芹先生。


曹公正是以庄子这种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重构了贾宝玉这位怡红公子精神世界的底色。


叶观澜老师也喜欢庄子,他的人生哲学是立岸观澜,俯仰山河,领略美景,逍遥世外,玩味人生,做适度介外的旁观者。红楼一梦,繁华成空,但并不妨碍我们读之、思之、爱之。


10月15日,

第27场经心读书会,

叶老师将继续导读《红楼梦》,

敬请关注!



叶观澜老师词作十首

向上滑动阅览


小重山·吊冯其庸先生

2017年元月24日晨于百花书斋


前辈才人多劲松。

百年伤国事,啸长空。

繁花不幸遇霜浓。

几番后,三两白头翁。

何故识冯公?

红楼眼底事,阅芳踪。

音容宛在著书中。

笑去了,飘渺一惊鸿。


冯其庸先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1975年借调到文化部《红楼梦》校订组担任副组长,以庚辰本为底校对,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由其领导校注的《红楼梦》,并成为最通行、最经典的版本。2017年1月22日,先生辞世。

向上滑动阅览


苏幕遮·行旅南昌夜读红楼

2015年4月25日晚于南昌

 

夜将阑,灯是眷。

沉醉红楼,枕上连篇看。

十二金钗细检点。

才艺芳华,绝色谁堪选。

可卿羞,熙凤冠。

钗黛风流,云影香衣颤。

惜探迎元似花旦。

巧姐清纨,妙玉禅音乱。

         

兰陵王•品弹熙凤

 2015年5月9日于江南寓所

 

     问来处,不过红妆媳妇。观人事,拍案中庭,浑若名臣或良辅。威风赫赫举,凤眼一时横竖。叹终了,覆水难收,散尽人心问归宿。

     哀楚,死真苦。恨四面鸦声,尸首无主。乱坟冈上斜阳暮。想玉树凋土,泪弹如露,红楼往事再回顾,伤感竟无语。

     春去,尚来否? 世间兴废事,远古今续。寻常好似风和雨。叹曹公笔底,巾帼无数。如花纷落,又早起,梦入赋。  

 

归自谣·吊秦可卿

2015年5月20日晚填南昌市委党校

 

蕉苒苒,凄雨横遭悲点点。

香闺枉被风流赚。

红颜命犯桃花槛。

愁眉敛,青丝梁上胭脂脸。   

 

眼儿媚·吊黛玉

2015年5月25日清晨于南昌市委党校

 

吟赋怜花叹斜阳,愁病卧潇湘。

受他甘露,还为清泪,前世茫茫。

挂牵公子空寥落,梦碎涕西窗。

惊闻鼓乐,恨她婚嫁,悲绝兰床。

          

鹧鸪天·吊宝钗

 2015年5月28日填于南昌之昆明途中

 

锦绣难为句句斟,丹唇欲启又沉吟。

素衣暗佩黄金锁,冷面偏生富贵心。

魂寂寂,泪涔涔,杨妃误读女儿箴。

洞房直待温情语,良夜偏思寂寞林。

 

诉衷情·吊探春

2015年5月30日日暮时分填于天柱山下

 

侯门小姐枉怨嗟,冷眼看京华。

红楼眼底明月,来日照谁家?

空有恨,赴天涯,寄浮槎。

人间常态,朱户雕栏,流水飞花。

         

西江月·吊湘云

2015年6月1日晚于贵州毕节

 

酷似男儿行状,懒为小姐红妆。

胸襟阔大不轻狂,堪称红楼别样。

生在豪门侯府,偏偏一世清凉。

爹娘早逝本凄惶,新嫁夫君又丧。 

      

青玉案·吊妙玉

2015年6月12日于贵阳至济南航班途中

 

道袍束发堪称妙,也曾是,闺中姣。

不幸横遭凄雨扫。

锦栏朱户,绿窗翠竹,冷眼全抛掉。

红尘槛外空难了,剪赠梅香雪知道。

坐念佛经思渺渺。

王孙公子,梦中骚扰,犹恨春猫叫。

         

减字木兰花·平儿

2016年3月4日于庐州之厦门高铁途中填    


任她骄纵,陪衬深闺浑若梦。

伊自忠贞,佐治功勋贵在平。

今生完了,来世为花休作草。

殊恨花厅,晚识良人是此卿。

   

摄影 | 徐英

经心书院

介绍


经心书院为同治八年(186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武昌所创办的著名书院,是湖北省重要历史文脉。今由一群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众筹复建,旨在“文化传承、智慧分享、孵化创新”。


扫扫二维码,轻松关注“经心书院”,

每日分享智慧美文!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081号


鄂ICP备15021727号-1